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及戎。” 在中国古代,祭祀是各部落族群之中最大的庆典活动。祭祀时一切用品都应是当时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好材料来制作的。因此,最早古人使用于制作礼器的材料大部份就是玉。我们今天可以在大部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里看到各种各样的玉礼器,这其中包括图腾和象征权利的符节器。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一大批玉宗及各种柱型器了。此外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玉熊也应是当时部落族权的图腾。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进化,到了商周时国家各种礼节礼仪不断完善,出现了祭祀不同对象以及区分身份贵贱的专用礼器。
玉礼器通赏分为六器。按《周礼》中记载:“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故知六器分别是壁、琮、圭、璋、琥、璜。在这其中,除琥这种礼器我们目前已无法考定其原始面目究竟如何之外,其余五种礼器均有实物出土,在我们的资料库内,大家可以仔细欣赏研究。
古人对礼器使用者的等级十分讲究,是有严格的次序的。人们所熟悉的“问鼎”之典故,说的是公元前606年春时,楚庄王伐陆浑之戎,观兵于周郊,问周宪王瑜九鼎之大小轻重。这被当时人们认为是大不敬,以下犯上,有夺取王位之意。因此王公贵族必须按身份佩带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的礼器。在《周礼·大宗伯》中,对储侯所执之象徵身份的信物有详细的规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毂壁,男执蒲壁。” 其中镇圭长一尺二寸,桓圭长九寸,信圭长七寸,躬圭长七寸或五寸。这四种圭加上刻有毂纹的壁和刻有蒲纹的壁就合称六瑞。
当然除了这六器六瑞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礼器与符节器,如环等等。为了分类的简明清晰,我们就把这其他的器型归纳入玉用具一栏之中而不在这里讨论了。